你是否正被一種奇怪的眼睛症狀所困擾?明明感覺眼睛乾澀得像撒哈拉沙漠,痠脹不適,但一陣風吹來,或只是稍微專注地看一會兒螢幕,眼淚就不由自主地奪眶而出。這種又乾又流淚的矛盾現象,常常讓人感到困惑:「我的眼睛到底是太乾還是太濕?」
如果你有這樣的疑問,請先別懷疑自己。事實上,這種「遇風流淚」或「反射性流淚」的狀況,正是乾眼症一個非常典型且常常被誤解的症狀。
許多人會想,既然會流淚,那應該就不是乾眼吧?於是可能忽略了問題的本質,只是隨身帶著衛生紙,任由這種不適感持續影響生活。今天,我們將從中醫和西醫的雙重角度,為你揭開這個謎團,並教你如何透過觀察身體的其他信號,簡單分辨自己可能屬於哪種類型的乾眼問題,從而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調理之道。
為什麼「乾」眼會「流淚」?現代醫學的解釋
要理解這個看似矛盾的現象,我們首先需要知道,我們的淚水其實有兩種不同的「版本」。
-
基礎性淚液 (Basal Tears):這是我們眼球表面時刻都存在的一層薄薄的淚膜。它就像是給眼球做的「日常保濕面膜」,分泌量雖然少,但成分精良,包含油脂、水分和黏液,三層結構完美配合,能持續潤滑眼球、提供養分,並且減緩水分蒸發。這是維持眼睛舒適的關鍵。
-
反射性淚液 (Reflex Tears):這是眼睛在受到刺激時,由淚腺大量分泌出來的「應急用水」。比如切洋蔥、有沙子跑進眼睛,或是…沒錯,在眼球表面「極度乾燥」時,也會觸發這個機制。
現在,謎底揭曉了。
當你的「基礎性淚液」分泌不足或品質不佳(例如油脂層太薄,鎖不住水分),你的眼球表面就失去了正常的保護。角膜上的神經末梢會因為過度乾燥和摩擦而受到刺激,這個刺激信號會傳遞給大腦,大腦便會誤以為眼睛遇到了「緊急狀況」,於是下令淚腺趕緊「開閘放水」,這就是你突然流出的眼淚。
然而,這種「應急用水」雖然量大,但成分單一,九成以上都是水,缺乏足夠的油脂和黏液。因此,它們很難均勻地附著在眼球表面,也蒸發得非常快,完全無法提供持久的滋潤。結果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:
眼睛乾澀 -> 角膜受刺激 -> 大腦下令分泌反射性淚液 -> 大量水狀淚液流出但迅速蒸發 -> 眼睛依然乾澀 -> 再次受刺激 -> 再次流淚
這就是為什麼你感覺眼睛又乾又流淚的根本原因。你的眼睛不是不缺水,而是缺乏「高品質、能鎖住的水」。
中醫的智慧:當「陰虛」遇上「風邪」
中醫看待這個問題,則更像是在講述一個關於身體內部「國防能力」的故事。中醫認為,「迎風流淚」的現象,其本質是「正氣不足,外邪入侵」,具體來說,就是體內負責滋潤的物質(陰、血)虧虛了,導致抵禦外來干擾(風邪)的能力下降。
根源在於「本虛」:肝腎陰血不足
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過,「肝開竅於目」、「腎主水液」。眼睛的水潤與光明,完全依賴於肝血的濡養和腎陰的滋潤。
-
肝血/肝陰:就像是供給眼睛的「營養液」。長期熬夜、用眼過度、壓力大都會大量消耗肝血。
-
腎陰:則是全身滋潤物質的「總水庫」。隨著年齡增長或身體長期處於透支狀態,水庫的水位就會下降。
當肝腎陰血這些「內在的滋潤物質」不足時,眼睛就處於一種潛在的「乾旱」狀態。這就是問題的根本,中醫稱之為「本虛」。
導火線是「風邪」:內外之風的侵擾
中醫理論中的「風」,是一種「善行數變」、來去迅速的致病因素。它可以是外在的自然界的風(外風),也可以是因體內氣血失調而產生的「內風」。
當我們的眼睛因為陰血不足而變得脆弱時,它的「防衛能力」就下降了。這時候,只要一股外在的風吹來(外風),或是身體因為情緒、疲勞產生了虛火(內風),就會輕易地刺激到眼睛。
脆弱的眼睛無法固攝住津液(控制住水分的能力變差),於是淚液便不受控制地流出。這就是中醫對於「迎風流淚」最核心的解釋:根本在於陰血虧虛,無法濡養雙目;誘因在於風邪的侵擾,導致津液失控。
所以,又乾又流淚,在中醫看來,是「本虛標實」的典型表現——根本是虛弱的(乾),但表現出來的症狀卻是多餘的(流淚)。
如何分辨你的乾眼類型?中醫師教你簡單自測
了解了原理後,你可能更想知道:「那我屬於哪一種呢?」雖然精確的診斷需要專業中醫師的望聞問切,但我們可以透過觀察眼睛症狀之外的身體信號,做一個初步的判斷。
以下是三種與乾眼症最相關的常見體質類型,看看你更符合哪一種:
類型一:肝腎陰虛型——最常見的「耗損型」乾眼
這是最普遍的一種類型,常見於長期過勞的上班族、電腦重度使用者、更年期前後的女性以及年長者。主因是身體長期的消耗,導致肝腎的滋潤物質(陰液)嚴重虧損。
-
眼部主要症狀:
-
眼睛乾澀,有異物感、灼熱感,下午或傍晚時加重。
-
視物模糊,眼睛極易疲勞。
-
畏光,在燈光下或陽光下感覺特別不適。
-
遇風或受刺激時,容易流淚。
-
-
伴隨全身症狀:
-
腰膝痠軟:腎主骨,腎虛則腰膝無力。
-
頭暈耳鳴:腎精不能上充於腦,便會頭暈耳鳴。
-
口乾咽燥:全身陰液不足的表現。
-
失眠多夢,五心煩熱:手心、腳心、胸口發熱,這是典型的陰虛內熱。
-
舌象:舌質偏紅,舌苔很少或沒有。
-
類型二:肝血不足型——「營養不良型」乾眼
這種類型與前一種相似,但更側重於「血」的虧虛。常見於體質本就虛弱、大病初癒、或月經量過多的女性。血是神的物質基礎,血虛則神失所養,眼睛也失去光彩。
-
眼部主要症狀:
-
眼睛乾澀、疲勞,看東西容易模糊,但閉眼休息後會有所改善。
-
眼白看起來可能略顯混濁或發黃。
-
眼皮沉重,睜眼費力。
-
-
伴隨全身症狀:
-
面色萎黃或蒼白,沒有光澤。
-
頭暈心悸:血不養心、不上榮於頭面所致。
-
手腳麻木,指甲顏色淡白、脆弱。
-
女性月經量少、顏色淡,甚至閉經。
-
舌象:舌質顏色偏淡,舌苔白。
-
類型三:肺陰虧虛型——「全身乾燥型」乾眼
中醫認為「肺主皮毛」,並且是水液佈散到全身的重要臟器。如果肺的滋潤功能下降,會導致全身性的乾燥,眼睛自然也無法倖免。常見於長期處於乾燥空調環境、愛吃辛辣燒烤或有慢性呼吸道問題的人。
-
眼部主要症狀:
-
眼睛乾澀,同時可能伴隨鼻腔和喉嚨的乾燥感。
-
-
伴隨全身症狀:
-
皮膚乾燥、脫屑,缺乏彈性。
-
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。
-
口、鼻、咽喉都感覺乾燥。
-
聲音可能有些沙啞。
-
舌象:舌質紅,津液少。
-
透過以上對比,你可以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。找到問題的根源,我們的調理才能事半功倍。
根本調理之道:滋陰養血,固本祛風
針對又乾又流淚的乾眼症,調理的大原則是「滋養為本,輔以祛風」。
-
內在滋養是王道:
-
肝腎陰虛者:多吃黑色食物,如黑芝麻、黑豆、桑葚、黑木耳。枸杞、山藥、熟地也是滋補肝腎的好食材。
-
肝血不足者:多補充優質蛋白質和富含鐵質的食物,如紅肉、豬肝、菠菜、紅棗、桂圓等。
-
肺陰虧虛者:多吃白色潤肺的食物,如百合、銀耳、梨、蜂蜜、杏仁。
-
-
避開外在風邪:
-
物理防護:在大風天出門,或騎行時,務必佩戴防風眼鏡或太陽鏡。
-
環境調整:避免讓空調或風扇的出風口直吹面部和眼睛。
-
保持濕度:在乾燥的室內環境使用加濕器。
-
-
調整生活作息:
-
充足睡眠: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肝膽經循行的時間,也是養血的黃金時段。熬夜是消耗陰血最快的行為,務必戒之。
-
情緒舒暢:肝主疏泄,喜條達而惡抑鬱。長期的壓力、焦慮會導致肝氣鬱結,進而影響肝血的運行。適度的運動、冥想、與朋友傾訴,都是很好的疏肝解鬱方式。
-
結語
眼睛又乾又流淚,這個看似矛盾的信號,其實是身體在用一種獨特的方式向我們求救。它告訴我們,日常的滋養(基礎淚液)已經入不敷出,只能靠緊急的救援(反射性淚液)來勉強應付。
請不要再忽視這個信號。透過今天的分享,希望你能夠理解這一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,並學會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。從分辨自己的體質類型開始,結合飲食、作息和生活習慣的調整,由內而外地為你的「靈魂之窗」補充能量,重建那道健康穩固的淚膜屏障。當內在的陰血充盈,雙眼自然神采奕奕,不再畏懼風的挑戰,重獲持久的清澈與舒適。
【眼部不適常見問題 Q&A】
Q1:為什麼我的眼睛總是在早上起床時或者刮風天流淚特別嚴重?
A1: 這完美印證了中醫「迎風流淚」的理論。早上起床時,人體的陽氣尚在恢復中,衛氣(相當於身體的防禦力)相對較弱,對外界刺激的防護能力不足,因此容易流淚。而刮風天,外在的「風邪」直接侵襲眼部,對於本身陰血不足、眼部防禦力差的人來說,就成了一個強烈的刺激源,更容易觸發反射性流淚。
Q2:有沒有可能只有一隻眼睛流淚比另一隻嚴重?這代表什麼?
A2: 這是完全有可能的。雖然乾眼症的根本原因是全身性的體質問題,但症狀的表現可能不完全對稱。從西醫角度看,可能與其中一隻眼睛的瞼板腺功能更差,或是有輕微的淚管阻塞有關。從中醫經絡角度看,也可能與身體左右兩側氣血運行的微小差異有關。不論如何,它依然提示我們身體存在著潛在的失衡。如果差異非常明顯且持續,建議還是找眼科醫師做詳細檢查,以排除其他器質性問題。
Q3:我試過很多潤眼液(人工淚液),但流淚的症狀好像沒有改善,為什麼?
A3: 這正是本文想強調的核心。潤眼液可以暫時補充眼球表面的水分,短暫緩解「乾」的感覺,但它無法修復你本身「基礎性淚液」的質與量,也無法阻止角膜在乾燥時發出刺激信號。因此,它治標不治本,對於「反射性流淚」這個症狀的改善效果非常有限。根本的解決方案還是要回到滋養身體、穩定淚膜品質上來。
Q4:有沒有特別針對「迎風流淚」可以應急的穴位按摩?
A4: 有的。除了眼周的睛明穴、攢竹穴可以疏通局部氣血外,這裡特別推薦兩個穴位:
-
風池穴:位於後頸部,髮際線凹陷處,是風邪最容易侵入的門戶之一。用雙手拇指按揉風池穴,可以疏散風邪、清頭明目,對於緩解迎風流淚和頭痛有很好的效果。
-
足三里穴:位於膝蓋外側下方約四指寬處。這是「強壯第一要穴」,能健脾胃、補益全身氣血。從根本上增強體質,提升身體的防禦力,自然就能更好地抵禦外邪,減少流淚。
Q5:除了眼睛乾和流淚,我的視力也時好時壞,有時候清楚有時候模糊,這有關聯嗎?
A5: 絕對有關係。我們的淚膜是眼睛光學系統的第一層,它必須平滑完整,才能讓光線正確聚焦。當淚膜不穩定、分佈不均時,就像是透過一面凹凸不平的玻璃看東西,會導致光線散射,造成視力短暫的波動和模糊。這也是乾眼症非常常見的症狀之一。當你透過調理,讓淚膜恢復健康穩定,這種視力波動的情況通常也會隨之顯著改善。